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媒體報導(108年)

字級:
字級小
字級中
字級大
:::

【專欄文章】清法戰爭 歷史再現 系列專題(一) 滬尾小鎮在國際史上的磅礡登場 一戰成名

・清法戰爭與滬尾戰役

中法戰爭,又稱清法戰爭,是清朝歷史上一次大規模軍事衝突,於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間(即清光緒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間),主要起因於法國覬覦越南,清朝為了保護當時的藩屬國越南,與法國發生一系列爭戰,此場戰事的戰場除在越南境內,擴及福建、基隆、滬尾(今淡水)、澎湖等地,以及長江以南濱海省份與海域。

 

法國派遣部隊攻打雲南邊界,並由法國海軍上將孤拔將軍統率遠東艦隊,擊敗清朝的福建水師、南洋水師兩艦隊,並取得臺灣海峽制海權,先後佔領臺灣基隆和澎湖兩處並封鎖台海;兩國歷經海戰、陸戰雙方死傷甚多,孤拔將軍也因此戰役佔領澎湖因霍亂死於澎湖馬公。最後在英國的調停下,於1885年6月9日簽訂《中法新約》,承認法國對越南的宗主權,法軍正式撤出澎湖,解除台灣的封鎖,清法戰爭劃下句點。

 

因這場戰爭,讓孤懸海外的台灣正式受到清朝的重視,開始推動台灣建省,任命劉銘傳為巡撫,大力推展現代化防務及政策,積極籌建北洋水師、澎湖群島興建新砲臺及強化舊砲臺防禦能力、滬尾搭建滬尾砲台。其中,法軍在攻打淡水時,民間傳說有清水祖師爺和媽祖顯靈助陣,光緒皇帝特地賜下「功資拯濟」、「翌天昭佑」匾額懸掛於廟門中。這場戰爭在台灣除了留下現代化建設、戰事遺跡外,後人也依據此場戰爭製編「西仔反傳說」表演,以戲劇方式重現當時景況。

 

 

・清法越的歷史糾葛

早在清法戰爭前一百年,法國就有占領越南的野心。1784年順化舊阮氏,亦即後來的嘉隆王,在逃難時遇到法傳教士百多祿(Pineau de Behaine)主教,以太子為人質,透過他乞求法國援助。1787年百多祿主教返回巴黎,向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建議出兵占領越南,在越南成立殖民地,雙方簽訂《法越凡爾賽條約》,而後1789年爆發法國大革命,路易十六自顧不暇,因此法國政府無法履行對越南政府的承諾,百多祿主教只獲得幾艘船和招募一些法國軍官,便回到越南,利用這些少數法將的支持,幫助阮氏王朝復國,軍火費用皆出自於私人。1802年,阮氏王朝終於統一全越南,自稱嘉隆王,因未得到法國政府的出兵援助,越南也免於割地,1804年向清廷請封越南國王,越南仍臣屬於中國。

 

法國大革命後,資本主義急遽發展,法國對越南的經營轉為積極。法國於1858年以「保教」名義,聯合同為天主教的西班牙,向越南壓迫,占領西貢等城,1862年越南向法國求和,簽訂《法越柴棍條約》,越南允諾割地賠款、比圻開港、湄公河通商等。1867年越南企圖收復失地,卻失敗了,法國完全占領南圻六省之地,並成立下交趾總督,正式殖民南圻(位於越南南部、柬埔寨之東南方的地區)。

 

1866年法國發現湄公河不利於航行,紅江為中越交通之要道,為了通商雲南,法國開始注意北圻,1867年為了剿平回亂,法國軍火商堵布益(Jean Dupuis)說動雲南提督馬如龍,以供應軍火為由要求水陸通道運輸至雲南的權利,意在越南北圻。不久,堵布益私謀偷運越南的鹽巴進入雲南,造成與越南和中國的不同意,因此堵布益組織武裝,向西貢法總督堵布蕾(Amiral Dupurée)求援,1873年11月,堵布蕾派軍襲奪河內,勾結黃旗軍大肆騷擾,越南政府召請清朝民間武裝勢力劉永福「黑旗軍」援助,12月劉永福於紙橋設下埋伏擊敗法軍;當時越南大權掌握在駙馬黃佐美手上,下令不許黑旗軍乘勝追擊,並與和堵布蕾簽訂第二次西貢條約,使法國成為越南的保護者,脫離中國藩屬,因此埋下日後三國矛盾與衝突的禍根,也為日後的清法戰爭埋下種子。(文/李羿璇)

 

 

資料參考:

張勝凱、曾陳祥(2015,12,01)〈從1884年中法戰爭看對臺封鎖作戰〉。《海軍學術雙月刊》,49卷6期,頁45–62

龍章(1999)。《越南與中法戰爭》。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