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媒體報導(108年)

字級:
字級小
字級中
字級大
:::

【專欄文章】清法戰爭 歷史再現 系列專題(二) 歐洲列強環伺亞細亞肉殂

・清朝積疲不振 法軍插旗越南

1856年,越南處死法國傳教士,引發法國遠東戰艦炮轟峴港(時稱土倫港),1858年進而攻佔西貢。法國出兵攻打越南並不僅只是為傳教士出頭,背後原因著眼於貿易利益。

 

從英法聯軍攻打北京之後,法國經歷國內戰爭不斷,而1870年到1871年的普法戰爭又讓法國損失慘重,國力嚴重衰弱,因此普法戰爭結束之後,為了解決國內經濟壓力,尋求殖民機會,以擴大海外市場;當時亞洲幾乎多處被歐洲各國占領,如印度、緬甸等被英國、荷蘭或是其他歐洲國家控制,而中國許多地方也是同樣情況,法國一時之間找不到時機點。

 

其中,越南當時係清朝藩屬國,向來對清朝效忠,而法國與越南在此之前曾簽訂合約,因此越南境內有限定的區域對法國開放,法國軍人和傳教士藉此了解越南情形,報告法國總理並評估後,決定占領越南,要求清朝放棄宗主國的權利。

 

越南當時處於分裂,許多法籍人士以不合法的方式潛入越南,未經許可進入不開放的範圍、從事不被允許的工作;越南,逮到不合法的傳教士,就以越南國內法律處置,通常是處死,,法國本就覬覦越南,一直苦無名目,於是藉要為被處死的傳教士討公道為名,攻打越南。有此名目之後,在國際法較易受到支持,可以說法國一直在尋找機會,伺機而行。

 

對法國而言,取得越南殖民權後,可利用清越兩國間的友好關係,在兩國邊境獲取貿易利益以解決法國財政困境;同時間,清朝境內適逢自強運動的改革失敗、太平天國之亂,其內憂外患接踵而來,清廷應自顧不暇,無法幫助他的藩屬國,因此大膽要求清廷在越的權利。為了貿易利益、殖民權利,1881年7月,由法國總理茹費理主導的法國國民議會通過了240萬法郎軍事費用於越南;1882年3月,法國西貢殖民政府派海軍上校李威利(又譯為李維業)率軍數千於4月占領河內,開始發動戰爭。

 

 

・歐日海外擴張 軍事先攻經濟豐收

在工業革命前,儘管英國、葡萄牙、荷蘭等歐洲等國打開海上航線進行貿易壟斷,對亞洲殖民地興趣不太,但經過工業革命開始,歐洲各國對原物料需求大增,加上1870年代的歐洲各國經濟蕭條,因此從貿易壟斷轉向殖民統治,由直接統治取得更多資源。

 

當時,儘管清朝國力衰弱,歐洲列強利用戰爭、割地賠款、強迫開放海港通商等,以徵稅方式向往來船隻或交通取得稅收,不需佔領整個中國,只要佔好位置,派少量人數管理,即可賺取龐大的稅收收入,所以當時的歐洲多以控制往來海港作為徵稅和貿易交易。那獲取的利益有多大?以1880年的淡水海關為例,當時淡水港主要是出口茶葉、樟腦至海外,由英國商人控制整個淡水港出口貿易,當年的稅收為305,132海關兩,約莫新臺幣485,031,724.56元,幾近近5億新臺幣。所以,往後的清法戰爭期間,當法國不克攻下基隆和淡水時,轉戰澎湖並以封鎖北台灣禁止船隻出入,這半年造成當地外商和僑民無法獲得貿易收入外,也是島內物價高漲造成民生困境。(文/李羿璇)

 

 

資料出處及參考:

張勝凱、曾陳祥(2015,12,01)〈從1884年中法戰爭看對臺封鎖作戰〉。《海軍學術雙月刊》,49卷6期,頁45–62

陶德著、陳政三譯。《北台封鎖記-茶商陶德筆下的清法戰爭》,台北市:原民文化事業,200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