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活動公告

字級:
字級小
字級中
字級大
:::

歷史小旅行 清代滬尾關

歷史小旅行 清代滬尾關

    清代的淡水海關,除了淡水海關碼頭,還包括哪裡呢?      

清代的淡水海關稱為「滬尾關」(淡水舊稱為「滬尾」),滬尾關不但是臺灣所設的第一處管理外國貿易的關稅機構,之後在雞籠、安平、打狗所設的分關,均以滬尾為本關,總理全臺關務。      

滬尾關的建築包括關署區、官邸區和碼頭區: 

關署區,建於1896年,位於今紅毛城停車場,今日已不存在。 

碼頭區,建於清領至日治時期,才陸續完工,包括碼頭本體、倉庫、洋樓。為今日的淡水海關碼頭。 

官邸區,建於1866-1875年,共有三棟官邸,現僅存小白宮(正式名稱: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      

五月初夏走訪淡水小白宮和海關碼頭,見證淡水港的黃金歲月。

小白宮為清朝滬尾(即今淡水)洋關人員的宿舍。小白宮為清朝滬尾(即今淡水)洋關人員的宿舍。

一窺淡水海關長官居家生活

在淡水海關中,若官署區和碼頭區是工作區,官邸區就是居家生活的區域,小白宮(正式名稱: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離淡水市街有一段距離,這裡買東西不方便,為什麼稅務司選擇在這裡居住呢? 對於洋人來說,因與華人生活習俗不同,有文化差異,19世紀淡水市街對他們來說太髒亂,而且小白宮離碼頭近,貿易交通便利,又是「居留地租界」,可以安心居住。 淡水小白宮,建於1866-1875年,總理淡水海關事務的稅務司官邸,是一座西洋殖民式建築,有抬高的地基、規律對稱的拱圈、類似迴廊的涼臺設置、落地門窗、煙囪等等。寬大的涼臺是此建築重要的特徵。從小白宮前廊可以清楚眺望淡水河河口,方便稅務司隨時掌握淡水港船隻往來的情況,良好的視野成為欣賞淡水海景的絕佳地點。

1898年《老臺灣》(必麒麟著)刊登清末期滬尾港剪影(提供 高傳棋)1898年《老臺灣》(必麒麟著)刊登清末期滬尾港剪影(提供 高傳棋)

淡水海關的誕生

清代臺灣的政治中心在南部,為什麼選擇北部的淡水而不是臺灣府(今日臺南)

清政府於英法戰爭戰敗,1858(清咸豐8)分別與俄、美、英、法簽訂「天津條約」,在明定通商口岸的過程中,清朝官員商定淡水為開港之地,是因臺灣的政治中心在臺灣府,以為開港在北部,可以減少跟外國人接觸往來。

英國副領事郇和(Robert Swinhoe)勘查通商港口情形,認為臺灣府(今日臺南)海口淤積,船隻難以停泊,最後議定滬尾(淡水)為通商碼頭。

郇和將領事館設於滬尾港內英商怡和洋行所屬的「冒險號」上,通告通商範圍:

因為淡水港較臺灣島所有其他諸港,具有更大之便益……是以今後視淡水港為臺灣境內開放對英貿易之領事港口。該港之境內,經規定為自淡水河口沙洲向海方延展,又上溯淡水河約四哩處峽谷向陸地延展。 

    從此淡水成為國際商港,開啟淡水港輝煌年代。

英國領事郇和 臺灣鳥類研究先驅

郇和(又譯,史溫侯,Robert Swinhoe)是英國在臺首任副領事及領事,出生於印度加爾各答,曾就讀倫敦大學國王學院,1854年英國外交部招考駐外使領館公務員,18歲的郇和便輟學應考,之後便被派往中國廈門擔任外交官。1861年臺灣開港時,英政府指派他來臺灣負責,定淡水為通商口岸,改變淡水港的命運,成為國際通商口岸。

郇和留名青史的不只是外交事業,更是著名的生物學家,在臺灣公務之餘,經常到處調查自然生態採集各種新的物種,是全世界最早發布臺灣鳥類名錄,現在臺灣有超過三分之一的鳥類,是由他命名的,例如藍腹鷴、朱鸝、臺灣藍鵲…等數十種臺灣特有鳥種和亞種。

1863年郇和淡水河口發現2隻黑面琵鷺,這是黑面琵鷺最早見諸臺灣文獻的時間點,臺灣獼猴被國際證實為臺灣特有種也是他的貢獻之一,還有許多本土物種因他而躍上國際,甚至以其姓氏命名,如斯文豪氏攀蜥、斯文豪氏赤蛙等。 

另外,1860年郇和在臺灣北部考察時,曾將臺灣茶葉送往香港品茶師作鑒定,並作成報告,間接促成臺灣北部的茶葉種植與外銷。

 

1912年代淡水稅關(提供/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藏)1912年代淡水稅關(提供/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藏)

淡水海關一年可以賺多少錢?

    清朝開放淡水作為國際商港,淡水的貿易成長率為10.11%,與同時期之臺灣島貿易成長率為7.99%相比來得高,北臺灣地區成為清朝境內,貿易成長最快速的地區。淡水港的貿易總額最高佔全臺灣66.61%,超過一半以上,可見得當時淡水港貿易繁忙程度。

    清政府開放淡水作為通商口岸,淡水港有甚麼變化呢?開港前淡水港主要貿易對象為中國大陸,天津條約開港後淡水港躍為國際貿易港口,貿易範圍遍及香港、新加坡、柴棍(西貢,今胡志明市)、呂宋等地。過去淡水港運已船頭郊商為主力,開埠後隨著派領事、建海關、設商館,洋商接踵而來,貿易主力被洋商所取代。

    淡水港的進口貨品以鴉片為最大宗,其次為棉、毛織品等民生用品;出口貨品以茶葉最多佔出口貿易額94%,樟腦與媒次之,茶葉是淡水河港最重要的出口貿易。

    1880年淡水海關收到305,132海關兩,約等於新臺幣485,031,724.56元,也就是接近5億新臺幣。

紅圈中的海關關署建築從左至右分別為:港務長宿舍、檢查員宿舍、新關辦公室、鴉片倉庫 (來源:淡水第一期口述歷史研究調查案成果報告書別冊  提供/張建隆)紅圈中的海關關署建築從左至右分別為:港務長宿舍、檢查員宿舍、新關辦公室、鴉片倉庫 (來源:淡水第一期口述歷史研究調查案成果報告書別冊 提供/張建隆)

清代淡水海關進口商品第一名—鴉片

清末淡水港進口貨品中,最大宗的是鴉片,開港之後進口數量呈現穩定成長,歷年幾乎在1000擔(海關擔,簡稱:關擔,英譯Picul=60.52公斤=133.3磅)以上,到了1891年之後更突破2000擔。淡水海關「關署區」 (位於現在紅毛城下方的停車場),除了辦公室、職員宿舍,東側甚至還設有鴉片專用倉庫。 鴉片是毒品,對人體有害處,且非常昂貴,為什麼臺灣鴉片進口量節節上升? 因為開港通商之後,茶、樟腦的出口帶來高利潤,財富增加,鴉片消費量因而增加;臺灣移民人口增長,使鴉片消耗量提升;清人民吸食鴉片成風,連軍隊也流行,清政府駐臺軍隊增加,甚至清軍官以鴉片代替軍餉的銀兩,並從中牟利,更加劇鴉片進口量;加上因加強海防或征討原住民而增加軍隊,而使得鴉片需求量大增。吸食鴉片的習性則與醫療作用、嗜好成癮、交際應酬、排憂解勞有關。

清末淡水港進口貨品中,最大宗的是鴉片。清末淡水港進口貨品中,最大宗的是鴉片。

淡水海關與鴉片的Q&A

Q1:清朝鴉片從何處進口?

A:進口鴉片前期以印度的貝那勒斯(Benares)鴉片為大宗,為英國政府專賣;後期土耳其(Turkey)鴉片為多。為什麼土耳其鴉片能取代貝那勒斯鴉片呢?

1.成份因素:土耳其鴉片所取得的鴉片膏較多,當然購買土耳其鴉片比較划算。

2.包裝因素:貝那勒斯鴉片的包裝較大,價錢較貴,貧窮者比較無法負擔;土耳其包裝較小,便宜方便,深受中下階層吸食者歡迎。雖然貝那勒斯鴉片比土耳其好,而且土耳其鴉片有怪味,不過中下階層不在意。 從這裡可以看出,土耳其鴉片的增加,反應苦力與一般人吸食人口增加。

Q2:鴉片對於臺灣的優點和缺點?

A:鴉片唯一的優點是,劉銘傳運用鴉片厘金,作為臺灣海防的經費,可以當成臺灣近代化的意外貢獻。 鴉片最大的缺點,臺灣人民辛勤耕作茶葉、用血淚採集樟腦之所得,都用於購買昂貴的鴉片,是非常大的損失。根據日本統治初期的調查,工人用收入的22%購買鴉片,僅次於飲食費,可見於鴉片對於臺灣經濟的影響劇烈。

紡織品是臺灣重要的進口貿易,清末進口的紡織品主要來自英國。紡織品是臺灣重要的進口貿易,清末進口的紡織品主要來自英國。

19世紀淡水人跟得上國際潮流!

1876年的淡水〈海關報告〉中,有一段描述:「值得注意的一個事實是在中國沒有其他地方的人穿得比臺北人好,農人、煤船工人、街頭苦力,在冬天時穿著的兩三件衣服中,有一、二件是來自於歐洲的產品。」 清末開港通商之後,開始有大量外國的紡織品進入臺灣,進口數量在淡水海關中排名第二。印度的棉花,送到英國曼徹斯特紡成灰、白襯衣料,再賣到臺灣淡水,19世紀的淡水人穿得很國際化。 灰襯衣料可以染成藍色作上衣,染成黑色作褲子,臺灣鄉勇的制服也用灰襯衣料裁製,偶爾作成裝茶葉的袋子。白襯衣料質料比較好,原本只有上層階級人士穿著,但1880年代之後,社會整體的經濟變好了,灰襯衣料不耐穿、品質差,連貧窮人都不願拿來縫製衣服,1886-87年白襯衣料的進口數量已超過灰襯衣料。 當時進口到淡水的布料還有來自英國的毛織品、裝茶葉的T字布、日本棉布、來自中國的南京布、…等,各式各樣暢銷的舶來品布料,見證了清代臺灣紡織品貿易的蓬勃發展喔!!

臺灣曾經以「茶」揚名國際,清代淡水海關出口商品第一名即為茶葉。臺灣曾經以「茶」揚名國際,清代淡水海關出口商品第一名即為茶葉。

臺灣茶業商機的發現者

茶是淡水港最重要的出口品,其中烏龍茶出口值佔了1868-1894年淡水港總出口值的88%,而「福爾摩莎烏龍茶(Formosa Oolong Tea)」更享譽全球,至今英國知名品牌唐寧茶(Twinning)仍有Formosa Oolong Tea的品項。

    1868-1895年間,淡水茶葉的出口占了全臺出口總值的 54.49%,可說是主導整個北臺灣的經濟活動,甚至歷史學者指出,茶業貿易使經濟重心北移,連帶近代化措施集中於北部,巡撫衙門也設於臺北(1887),足以說明晚清臺灣的歷史重心,已從南部轉移到北部。

    這麼厲害的商品,是誰發現它的商機呢?

    淡水開港之後,英國駐臺灣首任領事郇和(Robert  Swinhoe)觀察到,有相當數量的茶運銷大陸,他在1862年的領事報告中對臺茶做了介紹,並寄了茶樣本給香港茶葉專家,得到的答覆是,「茶之味道甚佳,惟製茶及包製之方式過於粗陋。」郇和覺得北臺灣適合種植茶葉,因為冬季氣候溫濕,使得產季比大陸早,如果能改善烘培技術,或移植更適合臺灣土質的品種,可以增進品質。

    這份報告並沒引起英國官方太大注意,但卻開啟了臺灣北部茶葉量產外銷的商機,三年後英國商人約翰‧陶德(John Dodd)從中國福建引進安溪烏龍茶苗試種,展開了臺灣茶葉的黃金歷史。

 

約翰‧陶德 打造淡水「福爾摩莎烏龍茶」傳奇

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通,蘇格蘭商人約翰‧陶德(John Dodd)做了一項驚人的創舉,他以兩艘大型帆船載運首批2131擔烏龍茶,以「Choicest Formosa Oolong Tea(精選福爾摩莎烏龍茶)」作為商標,不經廈門轉運,由淡水直銷到紐約,在美國大受好評,從此臺灣茶聲名遠播,價格從原先每擔15元變成每擔30元,一年間足足漲了一倍,從此打響臺灣茶業在國際貿易市場的盛名。 陶德是怎麼推動臺灣茶業的發展呢? 1864年陶德所屬的甸特洋行(Dent & Com)派他到北臺灣視察,某次在淡水勘查樟樹林時,發現附近種植的茶葉品質極佳,於是買下一船烏龍茶運到澳門試銷,結果賣得好價錢,證實了外銷茶葉的商機;接著,為了改良茶葉的品質,1866年陶德開始引進安溪茶樹品種,透過買辦(李春生) 給予農民貸款鼓勵轉作茶樹,並以優惠條件收購茶葉。1867年陶德創立寶順洋行(Dodd & Co.),洋行與倉庫位於淡水鼻仔頭,是今日市定古蹟淡水水上機場的範圍內。 1868年陶德於艋舺投資設茶廠,不過受到當地排外風潮,隔年將茶工廠遷移至大稻埕。他還從廈門、福州招來製茶師傅與茶工,成為臺灣精製烏龍茶的濫觴。 由於陶德的獨到眼光與創見,創造臺灣烏龍茶傳奇,從此茶變成臺灣貿易最重要的全球化產品之一,因而擁有「臺灣烏龍茶之父」的美名。

子口稅是淡水海關的額外收入子口稅是淡水海關的額外收入

淡水海關靠茶葉,收稅賺很大!

茶葉是淡水海關最大宗的出口品,烏龍茶佔總出口值88%,加上包種茶更多。在茶產量比較高的1880年代,淡水海關每年可以收到約4千500萬元的茶出口稅。但是有隱藏的額外收入,沒有顯示出來喔!
「子口稅」,相當於中國的釐金,可以理解成內地過境稅。例如,假如通過臺北市的商品都要繳稅,如果商人有貨品要從淡水送到石碇,利用捷運運送就需要繳稅,但如果從北海岸走,不通過臺北市的話,就不需要。
「子口」指內地常關和收釐金的關卡。外國商人繳納子口稅代替釐金(釐金也是內地過境稅的一種,但是中國商人繳給茶釐局)。繳納子口稅需要由領事向海關監督處領取「購買土貨報單」,該單由三聯組成,通稱「三聯單」。

因為子口稅比釐金的稅金少,而且中國商人可以藉口是某某外國商人委託他運送貨品。精打細算的華商會私下跟外商買三聯單,結果是不管華商或外商貨品的子口稅,通通進了淡水海關的口袋。
在臺灣茶業貿易日益繁榮的同時,淡水海關靠著子口稅和出口稅的業績也蒸蒸日上,荷包賺滿滿!

 

1895年,日本重新開設淡水稅關,由於淡水港沒落,關務較悠閒。1895年,日本重新開設淡水稅關,由於淡水港沒落,關務較悠閒。

啥,淡水街長曾在海關當過酒保?!

日本時代的淡水海關,改稱為淡水稅關,由於淡水港越來越淤積,基隆港建設越來越完善,淡水就漸漸沒落,連帶淡水稅關的業務也日漸減少,人員也裁減,因此一些閒置空間改為休閒娛樂空間。例如:淡水關稅務司官邸(今小白宮),也被改為賓館使用,成為休憩、聯誼、打球、用餐的場所。

1897年多田榮吉來到臺灣,曾獨家經銷東京麥酒株式會社產品,但是他在臺北的生意屢屢受挫,直到1905年遷居淡水,擔任淡水稅關的酒保(しゅほ ),也就是軍中酒品供應的商人(並非指一般 Pub、啤酒屋中的調酒師喔),之後生意興隆,甚至當到淡水街街長(相當於今日淡水區區長),從此定居於淡水,直到戰後遣返。

日本時代的淡水稅關,隨著淡水港沒落,也漸漸成為次要的機關,轉型成休閒娛樂機構。

 

夏日傍晚的淡水海關碼頭,沿著堤岸散步,迎面涼風比喝啤酒還要消暑!!夏日傍晚的淡水海關碼頭,沿著堤岸散步,迎面涼風比喝啤酒還要消暑!!

淡水街長賣過日本啤酒!

淡水第四任 街長多田榮吉 與淡水結緣的開始,就是1905 年(明治38年),擔任淡水稅關的酒保,也就是負責供應軍隊、官廳酒品及日常必需品的御用商人;但在此之前,多田榮吉就曾是一位成功的日本啤酒代理商了!
在清領時期的臺灣南部,歐美啤酒相當盛行,日本統治臺灣後,為了讓日本啤酒打入臺灣市場,尤其是風味較佳的德國啤酒,臺灣稅關從1898年進行關稅保護政策,對外國啤酒課以25%的進口關稅,其進口量馬上減少90%,並在數年後絕跡。
多田榮吉搶得先機,在1897年就取得東京麥酒株式會社的臺灣獨家經銷權,比1898年對外國啤酒的保護政策還早一年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