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連晟作品《閱讀計畫》藝術家介紹
王連晟,科技藝術創作者,作品跨足於互動裝置和聲音表演。裝置作品常以數量的方式以達到一種特異的身體感知。而聲音表演常搭配程式即時生成的影像,與即時運算的聲音演出。近年來致力於程式演算影像與聲音的契合,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專任助理教授。
學、經歷
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碩士班,現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助理教授。
成果
《表演》
2020 《夏夜光音祭:城市聲溫》,臺中國家歌劇院,臺中,臺灣。
2022 客廳,臺中國家歌劇院,臺中,台灣。
2022 極微輸入:演算音像集,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臺北,臺灣。
2022 Welcome to Planet B – 林茲電子藝術節 2022,林茲電子藝術中心,林茲,奧地利。
《展覽》
2020 寄生:X檔案,駁二藝術特區,高雄,臺灣。
2020 桃園科技藝術節-當然耳,桃園展演中心,桃園,臺灣。
2020 王連晟個展-意識邊界,臺北數位藝術中心,臺北,臺灣。
2022 王連晟個展-混沌邊界,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臺灣。
2022 客廳,臺中國家歌劇院,臺中,臺灣。
2022 暴風之眼,法國南特當代藝術中心,南特,法國。
2023 第十二屆MADATAC雙年展,馬德里達米安複合展演空間,馬德里,西班牙。
《新媒體設計》
2021 《夷希微的凝視》科技共感演出計畫,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曼菲劇場,台北,台灣。
2021 《漸見》,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高雄,台灣。
2022 2023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台灣。
獲獎
2009 台北數位藝術獎,互動裝置類首獎,台灣。
2013 台北數位藝術表演獎,首獎,台灣。
2016 西班牙現代影音藝術節,入選表演,馬德里,西班牙。
2016 第六屆UPDATE雙年展,入選,根特,比利時。
2017 YICCA國際當代藝術競賽,入選,維爾紐斯,立陶宛。
2017 流明獎,雕塑類首獎,倫敦,英國。
2018 拉古納藝術獎,入選,威尼斯,義大利。
2018 台北美術獎,首獎,台北,台灣。
創作計畫
(1)聲長計畫 – 淡水
我計劃創作一個聲音互動的裝置藝術,透過聲音的視覺化,讓觀者辨識並反思他們的聲響,影響自身感知。當觀者的聲音越大,生成的物件就越龐大,包括綠樹、枯樹、房屋、高樓、貨幣與垃圾,取材自淡水地區的古蹟、建築物與植物,形成專屬於淡水的異質聲音風景。我以此探討聲音、身體與全球化環保意識之間的關聯。
聲音是都市景觀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構築城市的樣貌,述說生態的演變與人類活動。我將聲音轉化為視覺圖像,物件隨時間變化,隱喻人為的建造與淘汰,循環不息。城市背後灰濛的天空,如同環境的沉默發聲。
此作品映射出我對全球暖化議題的關注,運用科技媒材將聲音具象化,吸引觀者互動。希望透過這個過程,喚起大眾對當代生態與環保的關注,思考自身與環境密不可分的關係。
(2)創作展覽計畫(含國內外展覽及進駐成果展)
預計在進駐成果展中,會有一個投影幕,在前方有懸掛一個麥克風,這個麥克風可以收取現場展場的聲音將其轉化為投影的內容。投影的內容有著一直不斷從右邊往左邊前進的物件,看起來就像是列車內看向窗外的景色一樣。當麥克風偵測到展場的環境聲音越大,畫面中所生成的物件就會越大,整體看上去就是一個關於過去的時間所生成的一個聲音圖譜。
另外在國內外展覽的規劃,預計於2025年8月份在關渡美術館會舉辦一場個人展覽、以及2025年會參加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