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學術討論(108年)

字級:
字級小
字級中
字級大
:::

研究調查

・清法戰爭滬尾之役調查研究計畫第一期 - 物質文化

清法戰爭滬尾之役是清代對外戰爭中少數贏得勝利的戰役之一。這場戰爭無論對法國、大清帝國、臺灣來說,皆極具時代意義,也皆是重要的轉折,對大清帝國及臺灣來說,可歸納為四大項。

 

第一,清代自鴉片戰爭以來,除了劉永福(1837-1917)的黑旗軍曾在清越邊界短暫戰勝法軍之外,清代再也沒有擊敗外國軍隊之紀錄。而清法戰爭滬尾之役,也就成為了唯一戰勝外國軍隊的戰事了。

第二,滬尾之役清軍所組成的人員相當複雜,除了原有少數的臺灣班兵之外,尚有湘軍、淮軍、臺灣各地勇營、以及臨時組成的民兵等。這種組合也是臺灣史上第一次,並且在大家的協力之下打敗了外來強權,這證明了團結合作的重要性。

第三,清法戰爭之後,清廷了解海防之重要性,如不鞏固海防,即會有安全上之顧慮。因此,清廷加強了臺灣的海防,尤其是新式礮台之興建,在滬尾地區增設之新式砲台,如「北門鎖鑰」與「保固東瀛」砲台。

第四,清法戰爭滬尾之役古戰場,如太子宮、沙崙停車場、百姓公、後備學校等處,已被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列入城岸遺址。

 

在這場戰役之中,滬尾之役取得了關鍵性勝利,讓清廷重拾信心,相對的也讓法軍不敢再輕敵,小看臺灣防務。於此情況下,了解滬尾之役的歷史脈動有其必要性。本研究計畫針對滬尾之役的內容動向進行資料的蒐羅與論述,重現歷史現場與時代意義。在戰爭的歷史方面,記錄了滬尾之役的戰況,在即定的時間內收集了清代、法國、日本、英國及美國等相關史料,建立史料資料庫,並進行戰役的論述與整理,提供更完整的歷史資訊。

 

在人員的參與方面,人員的組成也是本戰役最重要的部分,雖然本場戰役的參戰人員組成複雜不易指揮,但指揮官卻能在這短暫的時間內動員可作戰的所有人員,並妥善安排,讓各部隊各司其職,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全力以赴,最後獲得勝利。另外,也蒐集和闡述當時參與此場戰役的清方各種人物的服飾提供歷史再造的資料參考,如臺灣班兵、湘軍、淮軍、土勇和淡水居民的服飾。此外,對於參與人員當時所使用的武器進行調查研究與闡述,了解清軍當時的武備情況。

 

在武器的研究方面,很多研究者皆認為清代的武器較差,但從研究內容得知,當時的武器配備並不弱,主要是對武器不熟稔或者威力不如法軍,但比起法軍並不遜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對於法軍參與的人員、船艦、武器等配備皆進行資料的蒐集、整理和撰述,以及了解法軍在戰役策略上的運用之想法,乃至探討其失敗原因。對於滬尾地區當時後的景象,如被法軍的砲轟地點探討、建築物的損傷情況,以及滬尾砲台的興建始末等因進行探討,了解事件中的過程以及事件結束後的轉變情況。

 

 

・清法戰爭滬尾之役調查研究計畫第二期 - 地理資訊系統(GIS)先期調查研究

(一)計畫背景

本計畫之背景為收集淡水的歷史及清法戰爭的相關著作及圖片,屬於統合性之整合,蒐集了淡水區域各時期以來的相關圖像資料,並應用於地理資訊系統(GIS)之建置和古今地圖之套疊應用,了解各個地名之古今相對位置,以及地理環境、歷史事件影響之變化狀況。

 

(二)計畫內容

計畫資料蒐集範圍包含了淡水區域歷年之圖像資料,並針對與清法戰爭相關的場域,於現今的相對位置進行照片拍攝、位置調查與確實等工作,作為提供調查研究、詮釋及補實時的內容依據。

目前已蒐集到從西班牙與荷治時期至日治時期間於淡水在地的文史資料,透過多方的文獻彙整,並針對史料的內容地點進行實地田野調查,對現今的地域狀況進行攝影且記錄現況,歸納解析歷史資料與現今地域狀況的差異以了解歷史演變的過程,並將豐富的史料與圖資進行整合,透過GIS數化方式將重要戰役地圖中的軍營、砲台、戰役(重要地點)透過以數化定位方式呈現於圖資中。

蒐集資料供歸納了四個時期,其中荷蘭、西班牙時期以檔案資料為主;鄭氏王朝則是當時的文獻資料;清領時期是官方輿圖、地方志、文獻資料、圖像資料、報紙和雜誌資料(包含外國之檔案資料、報紙、雜誌及個人資料);日治時期則為檔案資料、各種寫真帖;中華民國以檔案資料、專書文集、個人資料等為主。整併資料包含淡水歷史建築與地理環境的影像圖檔,古今地名的歷史考證,範圍從輕軌紅樹林站,經過瓦店埤、偕醫館、紅毛城,一直到沙崙海水浴場等範圍內皆有資料,而古今地圖的數位圖資,則包含兵備圖、市街圖、堡圖以及航照圖等重要歷史圖資。而後對圖資進行幾何校正及空間定位,並整合古今地名、地理位置和相關詮釋資料等,一併歸納至資料圖庫中。依據上述所蒐集之相關文獻資料、影像、圖片等進行整理與編譯工作。完成各個階段之圖像及詮釋資料。最後將資料匯入GIS系統進行圖資套疊及資料分析處理,完成整套系統的建置。

 

 

・清法戰爭滬尾之役調查研究計畫第三期 - 無形文化資產暨民俗文物

1884年,源於越南衝突的清法戰爭爆發,爾後戰場涉及澎湖、基隆,乃至於淡水,即滬尾之役。民間並對清法戰爭滬尾之役留下各種口說與紀錄。居民與官兵上上下下,甚至相傳中的神明,都同心抵抗法軍,成為了一集體記憶,傳誦於後世,見證於民俗活動、砲臺、廟宇、壁畫、日記、小說、報刊雜誌,以及耆老口述中,影響至今日。

 

針對史料、文物、民俗傳說三類作整理與分析,有關史料部分,研究成果發現,清法戰爭如此重大的衝突,勢必會讓當地世代產生回憶與紀錄,日治時期的報刊與報紙,就記錄了時人重遊古戰場的觀察與感慨。上述方式,涉及多種語言、不同階層,特定年代等等方式,以這樣的視角去爬梳第一手的史料文獻,接著再以相關性、豐富性、特殊性等衡量基準,篩選史料,結果有《福爾摩莎:法軍封鎖下的故事》、《遠東的呼喚:福爾摩莎羅曼史》、《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臺灣教會公報》、《字林西報》、《孖剌西報》等重要發現。

 

文化資產普查方面,面向多元,多與民俗相關,當中最精采部分當屬與清法戰爭直接相關的文物,如劉銘傳部下章高元所留下的匾額,以及光緒帝為三座淡水廟宇:龍山寺、祖師廟、福佑宮所供奉神祇顯靈共抗法國的神蹟,而下令賜與當地的三面匾額:「慈航普度」、「功資拯濟」、「翌天昭佑」。

 

調查過程中除了進行研究外,並轉化了當地流傳許久的民俗傳說故事,如諺語流傳許久的「西仔反後在滬尾,提督叫眾龍船去彼扒,第一會扒是洲尾,贏過十三庄頭家。」這個扒龍船傳說,還有鄞山寺、草厝尾兩處居民因應風水、法術,相互鬥法的傳奇過程,以及清水祖師只要遇到天災人禍,就會讓自己的鼻子掉下來,向信徒示警的落鼻傳說。上述這些民俗傳說,並舉辦「淡水民俗遊戲工作坊」2場,以淡水在地傳奇民俗故事,搭配好學好懂且開源免費的TWINE程式開發工具,讓學員深度認識淡水民俗掌故,並運用這些在地題材學習對話類遊戲設計概念,設計兼具在地性與故事互動性的精彩遊戲。

 

各期調查研究於108年12月已全數完成,歡迎至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官方網站-數位博物館-調查研究中閱覽。
研究報告連結網址   https://www.tshs.ntpc.gov.tw/xmdoc?xsmsid=0G24565850807673246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