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媒體報導(108年)

字級:
字級小
字級中
字級大
:::

【專欄文章】清法戰爭 歷史再現 系列專題(五) 法軍包抄基隆淡水 意指台北城

・基隆多山 法軍登陸卻僵持於內陸

法國軍艦於9月30日兵分二路從馬祖啟航前往基隆、淡水,圖謀二面攻勢佔領臺北。攻打基隆,除了能夠獲取煤礦以外,法軍更想要進入臺北城,,控制臺北的行政中心,等於控制了北臺灣,挾北臺灣以逼迫清廷。 

 

法軍於10月1至8日發動對基隆的戰爭,惟並非所有船艦都攻基隆,武力分散一部分在福州外海,甚至馬祖外海,法軍攻打基隆的船大致不到整體的三分之二。除了砲艦轟炸,法軍登陸戰打敗了在基隆的守軍,在登陸下基隆後,法軍將一部份基隆部隊分兵來打淡水。淡江大學歷史系副教授李其霖認為,這便犯了兵家大忌,不僅人數不多,甚至分散。接著,法軍發覺要佔領基隆必須越過山脈才進入基隆內地,然而清軍埋伏在山頭裡,法軍不熟悉地形且僅能輕型武器,無法使用艦上大砲,因此法軍進入基隆內地後,武力損失近半,在基隆山區戰事成膠著狀態。

 

自7月底以來,不斷有一艘以上法國戰艦停泊基隆港,阻止清朝或外國船隻將軍隊、槍砲和軍火送至基隆著陸;惟距離基隆僅三十里左右的淡水港,從未為法軍所佔據或封鎖,所有船隻均可在此處自由卸運,故清朝方面將人員和物資運輸移轉到淡水。秋風吹起時,基隆既已經遭孤拔將軍進攻,受孤拔之命而來的李士卑斯少將,也即將對淡水進行進攻。

 

・法軍謀消除水雷 淡水守軍設重重障礙阻敵

基隆戰事進行同時,李士卑斯(Rear Admiral Lespes)於1884年10月1日率領拉加利桑尼亞號(Galissonniere)、凱旋號(Triomphante)及德斯丹號(D'Esting)抵達滬尾港口。孤拔交付李士卑斯的任務:「首先,要將淡水內外的防禦工事予以破壞;再者,要去除載石沉入水中的戎克船障礙;最後,為完全開放水路起見,尚須清除該水路中的魚雷。一張領港人所繪的略圖,會給你指出砲臺、障礙物和水雷的相關位置。關於魚雷,最穩妥和最迅捷的方法就是佔領水雷的點火哨。將小雷予以爆炸,領港人將會你指點火哨的位置,但是這些工作必須派兵登方可完成。若兵力不足,可要求增援。」

 

淡江大學歷史系副教授李其霖指出,當法軍發現無法快速地攻佔基隆後,法軍盤算從淡水河進入臺北城,因為淡水河可以直接駛進艋舺、大稻埕,也就可以佔領臺北城。法國政府意圖佔領基隆和附近的煤礦工廠,對於淡水的軍事行動,顯然是必要的。基隆與淡水這兩個城市由一條大路連接起來,近在咫尺,由於這兩個港口的地理形勢,佔據了一個,亦絕對要佔住另一個。

 

不過法軍發現,淡水的守軍有相關的防護,例如清軍將領孫開華知道法軍的目的是進入台北城,佔領北台灣,所以當地的守軍施作防護,先將淡水河口堵起來,使船艦不能進來,在淡水河口拋許多大石頭、砸了一些沉船,甚至佈防魚雷,目的就是為了阻止法軍直接從淡水河口進入;第二步則想辦法阻饒法軍的登陸戰,在淡水沿海地區,唯一可以上岸處就是沙崙沙灘,其他多屬石滬,使得船隻無法靠近。因此,淡水守軍認定法軍會從沙崙登陸,再往淡水市區移動。至於控制水雷的地方在紅毛城附近,法軍若是控制此處,再慢慢把船開進來,閃過石頭區,就可以進入臺北城。(文/李藝)

 

資料出處:

採訪淡江大學歷史系副教授李其霖之口述記錄

陶德著、陳政三譯。《北台封鎖記-茶商陶德筆下的清法戰爭》,台北市:原民文化事業,2002

周宗賢主編(1998)。《淡水學學術研討會-過去.現在.未來論文集》。淡江大學歷史系主辦、國史館印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