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媒體報導(108年)

字級:
字級小
字級中
字級大
:::

【專欄文章】清法戰爭 歷史再現 系列專題(六) 淡水守軍嚴陣以待 法軍戰艦壓境沙崙

・防禦工事未竟 清軍及時援滬

10月1日早晨9時30分,李士卑斯率領的法國軍艦沿著海岸線平行排列,依序為拉加利桑尼亞號、凱旋號、德斯丹號和維伯號,法軍偵察淡水守軍敵情,發現築有工事的敵營和兩座堡壘。一為尚未完工的紅堡;一為白堡,位在海灘上,有四個砲眼,指向淡水河入口處。其實,紅堡尚未完工,僅有部分武裝,位於四十公尺的丘陵上,控制著整個海面的水平線。設有19門克虜伯式17厘米大砲,這些砲才兩個月前由德國萬利商船運來淡水,是劉銘傳為了台灣防務所運來的軍火,但淡水守軍沒有時間安置所有砲台,只完成3門裝在砲臺上。依領港人的說法,淡水內港的水雷共有10處裝滿炸藥及電力自動機。水雷的燃放觀察站,就在白堡的後方。因此李士卑斯少發送信號通知英國艾克歇非號(Cockshafer),將於明日(2日)10時對要塞的防禦設備開火,讓淡水歐洲僑民有避難時間。

 

 

・受水雷牽制 法軍改登陸遭致命襲擊

10月2日李士卑斯命水道工程師雷諾(Renaud)和羅列德利(Rolletdeisle)、水雷軍官梅林(Merlin)、武若姆(Vuillaume)和盧色爾(Rouxel),受命與維伯號同去偵察航道的佈雷狀況。3日清晨4時20分,李士卑斯派兩隻小艇打撈電線時,淡水守軍誤測距離,急遽地在法艦進入水雷危險圈之前,即放射出水雷引爆,只掀起水花未傷及任何人。這次水雷的爆發,證明水雷是電燃的,燃點站在領港人所說的白砲臺後面,法軍理解到這燃點站非佔領不可。

 

李士卑斯認為沒有足夠人力執行孤拔將軍所要求的第二項任務,於是夜間派德斯丹號開往基隆,將日間的作戰情形報告孤拔將軍,呈遞李士卑斯所擬定的計畫,並要求援兵。李士卑斯認為解除水雷的最好方法是就是軍隊登陸淡水,為法軍開闢一條絕對安全的河內航路。

 

因此,法軍陸戰隊的。

 

10月8日,在風浪平息的日子終於可以登陸時,但原訂法軍登陸戰的指揮官馬丁(Martin)卻風濕發作,只好改由雷諾堡號(Château Renaud)艦長波林奴(Boulineau)指揮作戰,作戰目標是直接向新砲臺進攻,將大砲毀壞,隨後轉向白砲臺進攻,並將位置途中的水雷燃點站佔領後歸。

 

早晨6時,法軍整軍待發,8時45分開始600名水兵組成5個中隊坐上小艇預備登陸,9時2分,小艇正式登陸。法軍進入沙崙的時候,進入沙崙之後本應該往右移動,直接到油車口或紅毛城附近佔領水雷點燃站;然而在到達新砲臺俯瞰的斜坡前,須穿過一片林投樹和黃槿的金針木耳密林中,一旦進入林中,各中隊、各分隊被樹林分散,除了衣服受割破,頭髮也被樹枝纏繞,無法統一指揮,各隊隊長只好各自判斷率兵前往新砲臺。

 

好不容易順利進入沙崙後,隨即受到清軍的牽制受火繩槍的攻擊,且清軍預測法軍會從此處登陸,將土堤填高至一兩公尺,清軍便站在土堤上居高臨下射擊,因此被引來的法軍正中清軍下懷,造成對淡水守軍有利場面。法軍被困在土堤,雙方於是在此搏鬥,不斷對戰掃射直至法軍彈盡只能撤退,11時45分一名信號兵發出信號彈,正式收兵。

 

一滬尾戰役陸地戰便在三小時內結束。法軍撤退行動由左方斜行開始,第一、二中隊擔任掩護撤退任務,負傷者的運送使退卻加倍困難,加上海面風浪又起,小艇無法靠岸,為登上小艇,法兵們必須全身浸入水中,維伯號只得改變位置掩護小艇,12時30分,小艇開始航向原戰艦,下午1時30分,各小艇抵戰艦邊緣,風浪大,更增護送傷者上船的危險,痛苦的呻吟頻傳。兩小時後,李士卑斯少將詢問各艦傷亡人數,總計死17人,包含8人失蹤;傷49人。死者中軍官佔4名,據海關人員說法,清軍死80人,傷200人。法軍在遭受強烈抵抗後,敗退回艦上,而後法國不再有佔領淡水之行動。(文/李藝)

 

資料出處:

陶德著、陳政三譯。《北台封鎖記-茶商陶德筆下的清法戰爭》,台北市:原民文化事業,2002

周宗賢主編(1998)。《淡水學學術研討會-過去.現在.未來論文集》。淡江大學歷史系主辦、國史館印行。

計畫主持人黃繁光(2015)。《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淡水第一期口述歷史研究調查案結案成果報告書》

TOP